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1321MADB5NBA23 | 赵** |
张鹏 | **省**市**县 |
**省**市**县古山子镇**村东沟组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中昊****公司矿山恢复综合治理项目 | **** |
| |
2021版本:10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水处理污泥)、建筑施工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 | N7723-N7723-固体废物治理 |
| **省**市**县 古山子镇房家沟村 |
经度:120.299444 纬度: 41.781389 | ****环境局****分局 |
| 2024-11-06 |
朝县环审〔2024〕8号 | ****1321MADB5NBA23001X |
2024-12-26 | 1245.2 |
1245.2 | **** |
****1321MADB5NBA23 | **** |
****1321MADB5NBA23 | **创宁****公司 |
****1202MA0P58RB01 | 2025-02-01 |
| |
2025-03-05 | 2025-04-02 |
| https://www.****.com/gs/detail/2?id=50305vLP4i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矿山恢复治理规模8.343hm2;一般固体废物填埋规模:55.2776万m3。 | 矿山恢复治理规模5.1919hm2;一般固体废物填埋规模:25.6442万m3。 |
现阶段1#、2#复垦区已建设完成,3#复垦区未建设,为后期建设内容,本次验收为阶段性验收。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施工期主要工程内容为道路工程、坑底平整、坑底防渗、渗滤液导排系统、坑内填充、覆土、植被恢复;复垦期主要工程内容为对栽植的植被进行维护等。 | 施工期主要工程内容为道路工程、坑底平整、坑底防渗、渗滤液导排系统、坑内填充、覆土、植被恢复;复垦期主要工程内容为对栽植的植被进行维护等。 |
无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运行。按要求设置防渗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防洪系统、封场覆盖系统等。复垦填埋区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进入。复垦填埋区防渗采取水平防渗与侧壁防渗相结合方式。1#坑内采用压实黏土类衬层,即将回填区底部基面清理平整,基面不允许有局部凹凸现象,坑底垫黄黏土,坑底采用防渗黏土层750mm****填埋场的坑底防渗系统;2#、3#复垦区采用HDPE膜+土****填埋场的坑底防渗和边坡防渗系统,其中坑底具体从上到下依次为:渗滤液导排层(300毫米的粒径为30-60毫米砾石)、400g/m2非织造土工布、HDPE膜(1.5mm厚)、200g/m2非织造土工布,防渗粘土层1000mm、地下水导流盲沟层;边坡防渗具体从上到下依次为袋装土保护层、400g/m2土工布、双糙面HDPE膜(1.5mm厚)、膜下保护层(200g/m2非织造土工布)、防渗粘土层1000mm。回填区设置导排沟,每个坑在地势低处分别设置40m3、50m3、50m3渗滤液收集池。1#复垦区渗滤液产生量约为37.78m3/d用于复垦区洒水抑尘;2#、3#复垦区渗滤液产生量约为32.77m3/d、42.82m3/d,用罐车运送至**市****公司处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设于周围村庄的旱厕处理后清掏。车辆冲洗废水收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你公司应按《报告书》要求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 本项目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运行。按要求设置防渗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防洪系统、封场覆盖系统等。复垦填埋区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进入。复垦填埋区防渗采取水平防渗与侧壁防渗相结合方式。1#坑内采用压实黏土类衬层,即将回填区底部基面清理平整,基面不允许有局部凹凸现象,坑底垫黄黏土,坑底采用防渗黏土层300mm****填埋场的坑底防渗系统;2#复垦区采用HDPE膜+GCL****填埋场的坑底防渗和边坡防渗系统,其中坑底具体从上到下依次为:200g/m2土工滤网、渗沥液导排层(300毫米的粒径为30-60毫米砾石)、600g/m2非织造土工布、HDPE膜(2.0mm厚)、4800g/m2 GCL防水毯,防渗粘土层300mm、地下水导流盲沟层;边坡防渗具体从上到下依次为:6mm厚三维复合排水网(单面复合200g/m2土工布)、600g/m2土工布、双糙面HDPE膜(2.0mm厚)、4800g/m2 GCL防水毯,膜下保护层(600g/m2非织造土工布)。回填区设置导排沟,每个坑在地势低处分别设置40m3、50m3渗滤液收集池。1#复垦区渗滤液产生量约为37.78m3/d用于复垦区洒水抑尘;2#复垦区渗滤液产生量约为32.77m3/d,用罐车运送至**市****公司处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设于周围村庄的旱厕处理后清掏。车辆冲洗废水收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已按照《报告书》要求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
本项目防渗面积与环评一致,防渗材料规格有所变动,其变动的规格型号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3#复垦期现阶段未建设,为后期建设内容。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车辆、机械设备冲洗水 | / | 施工期建设单位应在场地内设置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预处理澄清后重复利用,不外排。 | / | |
2 |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 / |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设于周围村庄的旱厕处理后清掏。 | / | |
3 | 渗滤液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表1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水质标准;**市****公司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进水浓度标准。 | 本项目回填区设置导排沟,每个坑在地势低处分别设置40m3、50m3渗滤液收集池,1#复垦区渗滤液集中收集后全部用于回填区洒水降尘,2#渗滤液用罐车运送至**市****公司处理。 | 经本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结果,1#复垦区渗滤液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表1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水质标准;2#复垦区渗滤液满足**市****公司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进水浓度标准。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施工扬尘(施工、装卸、回填作业、运输、机械尾气) | 《施工及堆料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21/2642-2016)表2中农村区域排放标准限值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1.0mg/m3)。 |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经采取逐层回填、覆土压实、 及时覆盖、洒水抑尘、设置防风抑尘网等措施减少扬尘产生。 | 经本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结果,1#、2#复垦区场界颗粒物满足《施工及堆料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21/2642-2016)表2中农村区域排放标准限值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1.0mg/m3)。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机械(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等)噪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要求。 | 本项目通过定期对作业机械、车辆进行维护,设置基础减震设施、夜间禁止作业等措施较小噪声排放。 | 根据本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结果,本项目场界噪声排放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要求。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1#复垦区采用防渗粘土层750mm****填埋场的坑底防渗系统;2#、3#复垦区采用HDPE膜+土****填埋场的坑底防渗和边坡防渗系统,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并根据项目区含水层系统和地下水径流系统特征,考虑潜在污染源、环境保护目标等因素,布置地下水监测点。 | 1#复垦区采用防渗粘土层300mm****填埋场的坑底防渗系统;2#复垦区采用HDPE膜+GCL****填埋场的坑底防渗和边坡防渗系统,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并根据项目区含水层系统和地下水径流系统特征,考虑潜在污染源、环境保护目标等因素,布置地下水监测点。根据本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结果,1#、2#复垦区下游地下水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 | |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置措施。项目施工期无弃土方产生,场地平整、削坡、排水沟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均用于场地平整、防渗膜压覆。工程期间,必须采取严格的源头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不符合入场要求的回填物料进入。冲洗废水收集沉淀池底泥收集后用于填埋区填埋处理。废包装物,产生量约为1t,集中收集后外售。渗滤液收集池产生的污泥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填于复垦区。 | 本项目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本项目施工期无弃土方产生,场地平整、削坡、排水沟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均用于场地平整、防渗膜压覆。工程期间,严格控制回填物料种类及来源,杜绝不符合入场要求的回填物料进入。冲洗废水收集沉淀池底泥收集后用于填埋区填埋处理。产生的废包装物外售处理。渗滤液收集池产生的污泥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填于复垦区。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1#、2#、3#复垦区复垦为林地,封场平整土地后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栽植,安排专人管护,定期浇水,确保成活率。 | 本项目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目前正根据复垦面积逐步进行生态恢复。乔木选择刺槐,株间距2.0m×2.0m,穴状客土栽植,种植穴规格0.5×0.5×0.5m,每穴栽植1株;灌木选择紫穗槐,间植于乔木之间,株间距1.0m×1.0m,穴状客土栽植,种植穴规格0.3×0.3×0.3m,每穴栽植2株;种植穴间客土200mm厚并撒播草籽,按照30kg/hm2的标准,草籽选用白羊草、黄背草、隐子草。栽植完成的树苗、草籽定期浇水,并根据树苗、草籽的自身特性定期施肥。 | |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严格落实复垦区防渗工程建设。你公司应建立严格的环境与安全管理体制,制定完善的环保规章制度,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严格操作规程,做好运行记录,定期检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杜绝防渗层破裂等风险事故污染环境。 | 本项目严格控制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严格落实复垦区防渗工程建设。建立严格的环境与安全管理体制,制定完善的环保规章制度,并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2#、3#复垦区复垦为林地,封场平整土地后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栽植,安排专人管护,定期浇水,确保成活率。 | 本项目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目前正根据复垦面积逐步进行生态恢复。乔木选择刺槐,株间距2.0m×2.0m,穴状客土栽植,种植穴规格0.5×0.5×0.5m,每穴栽植1株;灌木选择紫穗槐,间植于乔木之间,株间距1.0m×1.0m,穴状客土栽植,种植穴规格0.3×0.3×0.3m,每穴栽植2株;种植穴间客土200mm厚并撒播草籽,按照30kg/hm2的标准,草籽选用白羊草、黄背草、隐子草。栽植完成的树苗、草籽定期浇水,并根据树苗、草籽的自身特性定期施肥。 |
/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